山东企业“互联网+”“移动营销”的优选品牌
数字应用开发倡导者
11月18日,蚂蚁集团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“全模态通用AI助手”的产品。该产品由蚂蚁集团CTO何征宇直接挂帅,灵光APP负责人蔡伟领衔,集结了200人的专业团队,自今年3月起便着手立项研发。
“灵光”一经亮相,便以其出色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。首批上线的“灵光对话”、“灵光闪应用”和“灵光开眼”三大功能,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它不仅在移动端首次实现了“自然语言30秒生成小应用”的壮举,让“手搓应用”从极客的专属技能变为大众触手可及的可能;更率先支持全代码生成3D、音视频、图表等全模态内容,为用户带来了极具信息美感的可视化互动体验。
“灵光”的发布时机也颇为引人遐想。就在阿里“千问”更新的次日,“灵光”悄然上线,外界纷纷猜测这是阿里系在AI领域打出的一记“通用大模型+垂直应用”的组合拳。然而,何征宇在接受网易科技等媒体采访时,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:“发布日期纯属巧合,是灵光自己‘选定’的。”
这份“意外之喜”显然也超出了团队的预料。对于“灵光”上线即引发的火爆场面,何征宇与蔡伟坦言“完全没想到”。他们最初对年底用户量的期待,仅仅是20万。据何征宇透露,就连近期难得现身蚂蚁园区的马云,也对这个目标提出了更高的期许,鼓励团队“要勇往直前,冲击第一”。
外界对“灵光”充满了诸多疑问:它为何选择以独立APP的形式突围,而非直接融入支付宝的庞大流量池?在阿里系的AI版图中,它究竟占据着怎样的位置?面对文心一言、豆包等一众先行者,“灵光”的差异化优势和底气何在?对于未来的商业化路径,团队又有着怎样的规划和考量?
“灵光”的火爆程度甚至一度让团队有些措手不及。上线第三天,团队便紧急组织了一场媒体沟通会。据网易科技了解,从决定到执行,整个筹备过程不足20小时,原因无他——“询问的人实在太多了”。
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与蚂蚁集团CTO何征宇、灵光APP负责人蔡伟进行了深入对话。以下为对话实录,内容已进行编辑整理。
一问:灵光上线后即引发广泛关注,前两天马老师也亲临蚂蚁园区,能否透露一下,他对灵光这个产品有何评价或看法?
何征宇:先澄清一下,马老师那天来并非专为灵光(笑)。今天早上一起交流时,他鼓励我们要勇往直前,冲击第一,这是他对我们的期待。
但我跟他说,我们原本并没有这样的高期待,只是准备玩一玩,年底达到20万用户量。他却说这个目标太低了。实际上,我们年底的目标,在年前就已经超额完成了,昨天刚刚达成。
二问:“灵光”与“千问”几乎同时发布,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关系?“灵光”是否采用了“千问”的模型?很多人认为这是阿里系“通用+垂直”策略的体现。那么,“灵光”在蚂蚁以及整个阿里系的AI版图中,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
何征宇、蔡伟:在产品发布时间上,我们确实没有事先约定,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。我们相隔一天发布,选择十八号发布其实也是“灵光”自己“决定”的(笑)。
烟台三明网络专注软件开发10年+,具备烟台APP开发、烟台小程序定制、烟台公众号定制、烟台网站建设、烟台商城开发、烟台分销系统开发、烟台康复系统开发,致力烟台互联网+行业的系统定制开发与运营,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。